


中國會展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9/2/16 11:49:32 瀏覽(28)1、國內會展行業發展歷程
國內會展業起步較晚。長期以來我國的展會基本由政府部門、協會商會、國有展覽公司舉辦,政府對展會的管制嚴格,舉辦展會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從2004 年開始,我國的會展業才逐步進入市場化的階段。
(1)起步階段(1949-1978 年)
1951 年中國首次參加 “萊比錫春季博覽會”,標志著新中國會展業發展的開端。 1953 年中國貿促會接待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工業展覽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接待的第一個來華展覽會。 1957 年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2007 年前為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開始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這一時期,出國展和來華展都取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總的來說,起步階段的展會數量少,專業化程度和組織水平不高。
(2)發展階段(1978-2004 年)
1978 年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展覽業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 1978 年中國貿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了“十二國農業機械展覽會”,這是建國后我國首次舉辦國際博覽會。 1986 年中國貿促會組團參加瑞士“巴塞爾樣品博覽會”,標志著中國展覽業開始與現代國際展覽業接軌。
2001 年,德國三大會展巨頭與上海浦東土地發展(控股)公司共同投資興建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標志著國際會展巨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序幕正式拉開。中國初步形成了自主辦展、來華展、出國展并駕齊驅,政府或相關部門、協會/商會、國有展覽公司、民營展覽公司、合資展覽公司等多主體辦展的格局,但是政府或相關部門、協會/商會、國有展覽公司占據絕對主導地位。
(3)深化階段(2004 年至今)
隨著國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簡政放權工作,展會審批逐步取消,具體如下:
時間頒發單位文件名稱內容2004 年 2月 29 日海關總署、商務部《海關總署、商務部關于在我國境內舉辦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有關管理事宜的通知》取消對境內舉辦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的主辦和承辦單位資格審批2010 年 7月 4 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 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取消工商局對商品展銷會的審 批2016 年 2月 3 日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第二批取消 152 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省級商務主管部門進行審批的“地方負責的境內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辦展項目審批”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同時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推動我國會展業發展,包括《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2007 年)、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2009 年)、《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1 年)等。 2015 年國務院公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要全面深化展覽業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展覽業發展。國家對展覽行業的管制逐步放開,并積極推動展覽業的發展。展覽行業發展迅速,民營展覽公司迅速發展,市場地位逐步增強。
2、國內會展行業發展概況
(1)會展業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我國展覽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2015 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 15 號),這是國務院首次全面系統地提出展覽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主要任務。會展業的發展對所在產業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會展業不僅可以有效促消費、擴內需,還有利于促進城市服務水平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提升,提高一個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和知名度、美譽度。同時,會展業有助于實體產業技術的更新和結構的提升。會展業已成為展示大國外交的重要平臺。隨著經濟全球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會展行業在促進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經濟合作及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2018 年 4 月 10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 2018 年年會開幕式時強調:“今年 11 月,我們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振威展覽作為中國會展行業領先企業受商務部委托負責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貿易展區新興技術板塊的招展協調和服務相關工作。
(2)會展產業已成為國內一線城市重要支柱產業
展覽業作為投資與貿易的重要平臺,不僅能夠有效推動產業和消費增長,而且作為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舉辦城市的住宿餐飲、交通物流、廣告傳播以及旅游購物等行業均具有明顯的拉動效應。目前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展覽業的發展,為展覽業穩定發展注入了更多的增長動力。會展業對于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非常大的引領作用。展覽會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打造了一個平臺,對于生產有較強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而為展覽業的持續增長帶來新的機遇。國內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等均出臺文件,促進會展業的改革發展。會展產業已成為國內一線城市重要支柱產業。
(3)我國會展業規模持續增長,會展經濟產值不斷擴大
2011-2016 年,我國舉辦各類展覽數量從 6,830 場上升到 10,519 場。展覽面積從 8,120 萬平方米上升到 13,264 萬平方米。展覽面積增長快于展覽項目增長,單位項目規模擴大,展覽行業效益向好。
2011-2017 年全國會展展覽數量及面積情況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會展業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的快速增長, 相應會展經濟產值也實現大幅增長。2011 年會展經濟直接產值僅為 3,016 億元,到 2016 年增加到 5,612 億元。
2011-2017 年全國會展業直接經濟產值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會展行業初具規模,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內涵發展轉變
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會展業已初具規模。2015 年全國共舉辦各類展會 9,283場,展覽面積 11,798 萬平方米,會展經濟直接產值達到 4,803.1 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0.71%, 占全國第三產業增加值的 1.41%。
根據上述統計,境內展覽除了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之外,展覽面積增速快于展覽數量增速,單個展會展出規模擴大,規模經濟效應明顯增強。會展業發展方式發生質的飛躍,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提升型內涵發展轉變。 2015 年,全國超過10 萬平方米的展會項目 124 個,比 2014 年增加了 16 個,其中最大展會展出面積達到 118 萬平方米。以會展業發展程度相對較高的上海為例,與 2014 年相比,上海市 2015 年展覽數量減少 20 個,但展覽面積增加近 232.55 萬平方米。 2015年上海單一展覽總體平均超過 2 萬平方米,展會規模經濟效益明顯。
(5)組展單位趨向市場化,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
從會展組展單位性質來看,國內組展單位可劃分為黨政機關、行業協會、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四大類型。按照貿促會的統計, 2016 年全國會展行業辦展主體中共有國內企業 1,406 家,較 2015 年增加 80 家,占比 57.13%;共有行業協會863 個,較 2015 年增加 424 家,占比 35.07%;共有 151 個黨政機關,較 2015年增加 9 家,占比 6.14%;共有 41 個外資企業,較 2015 年減少 37 個,占比 1.67%。國內企業和行業協會型組展單位數量不斷增長, 而黨政機關和外資企業型的組展單位數量增長較小或有所下降。國內會展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大部分組展企業規模實力相對較弱,舉辦的會展數量及會展面積有限。2016 年近七成展覽會面積在 1-5萬平方米之間,其中 1-3 萬平方米的小規模展會占據主流。面積在 1-3 萬平方米的展覽會共有 1310 個,約占已知面積展覽會總數量的 52%;面積在 3-5 萬平方米的展覽會共有 482 個,約占已知面積展覽會總數量的 19%。
3、國際會展行業發展概況
(1)歐美會展業整體實力領先,行業發展重心向中國等新興市場遷移
一國會展業實力及發展水平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 經濟總體規模及其發展水平相對應, 發達國家憑借各個方面的優勢在會展業中處于主導地位并向世界各地擴張。作為世界會展業的發源地,歐洲會展業整體實力及規模均最強大,德國等歐洲國家相繼成為世界知名的會展強國。伴隨著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國際會展產業出現了重心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中國位列第二臺階,排名全球第二,是世界會展新興大國,僅次于德國,遠超意大利、美國等老牌強國。中國等新興市場逐漸成為世界展覽業發展重心。
(2)國際會展業呈現品牌化、集團化,并加速國際化及信息化擴張趨勢
依托于所在城市及區域的產業, 發達國家主要會展地區與其本身的產業發展特點緊密相關, 并形成了品牌效應。國際上諸多著名展會依托當地優勢產業發展,如巴黎時裝文化展覽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杜塞爾多夫國際印刷包裝展等,上述專業展覽會使得舉辦城市在國際會展上積累了較強的影響力, 并打造了當地城市的會展品牌。展覽規模直接跟展覽效果及經濟效益相關,展會大型化、集團化、品牌化已成為國際展覽業的發展趨勢。發達國家的領先會展企業不斷通過跨題材、跨區域兼并收購或強強聯合的方式來擴大各自的展會規模,提高市場份額,并形成了多個展覽集團如英國勵展博覽集團、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意大利米蘭國際展覽公司等。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會展公司開始引入現代信息管理系統。國際領先的會展公司如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通過全球網上業務信息系統, 建立以客戶關系管理為基礎的網絡數據互動平臺, 并通過互動平臺共享會展信息, 實現“點對點、多對多”對話,幫助參展商將客戶資源、銷售管理、市場服務、營銷決策整合起來提高效率; 幫助專業觀眾把握行業動態, 建立伙伴關系, 實現線上與線下結合,深化營銷溝通;幫助相關媒體獲取會展信息,實時動態傳播,助力品牌營銷。
(3)會展業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國際組織活躍
會展行業起源于 19 世紀中葉在英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并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被世界各國所重視。經過多年的發展,歐美發達國家的會展業已經成為成熟的產業,在組織管理、市場拓展、品牌擴張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在行業內倡導形成了國際展覽局(BIE)這一政府間國際組織及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IAEE)、獨立組展商協會(SISO)等國際性行業協會組織。根據上述組織及協會官方網站的介紹資料,其基本情況如下:
組織或協會基本情況國 際 展 覽 業協會(UFI)原名國際展覽聯盟(Union des Foires Internationales,簡稱 UFI),由 20 家主要展覽公司于 1925 年在米蘭發起成立,此后不斷吸納展覽館、會展公司、貿易協會、展覽服務機構、展覽媒體及其他會展行業相關的機構,并對展覽公司及展會項目進行 UFI 認證。 2003 年, UFI 更名為國際展覽業協會(The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并繼續沿用 UFI 標志和簡稱。國 際 展 覽 局(BIE)國際展覽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簡稱 BIE)是協調、管理、舉辦世界博覽會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根據《國際展覽會公約》 于 1931 成立,總部位于巴黎,宗旨是通過協調舉辦世界博覽會,促進世界各國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交流和發展,目前主要舉辦世博會(World Expos)、國際專業博覽會(International Specialized Expos)、園藝博覽會(HorticulturalExhibitions)和米蘭三年展(Triennale di Milano)四類展會項目。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IAEE)前身為成立于 1928 年的國際展覽管理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Exhibition Management,簡稱 IAEM),總部位于美國達拉斯, 2006 年更名為國際展覽與項目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xhibitions and Events,簡稱 IAEE),目前共有 6700 家會員,其中有近 1300 家是展覽組織。 2006年中國貿促會(CCPIT)以團體會員的身份加入 IAEE。獨立組展商協會(SISO)獨立組展商協會(The Society of Independent Show Organizers,簡稱 SISO)由 12 家展覽公司牽頭于 1990 年成立,是世界上有影響、實力雄厚的展覽會組織者協會,總部設在芝加哥,在全球擁有 170 家會員,該協會的會員每年在全世界舉辦 3000 多個貿易展覽會。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由于會展業對國家經濟及國際貿易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會展業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許多國家將會展行業作為國家經濟貿易發展的重要環節,設立了全國性的展覽管理組織以促進會展業的發展,如德國展覽業協會(AUMA)、美國展覽服務與承包商協會(ESCA)等。
4、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1、國家政策鼓勵展覽業加速發展,行業向市場化方向改革
會展業具有影響面廣、關聯度高、發展潛力大等特點,對于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帶動經濟增長、擴大市場消費、促進經貿合作、增加社會就業、推動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2015年中國展覽業迎來了加快轉型發展的轉折點,國務院于4月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針對展覽業的改革發展進行部署,具有重大意義。意見強調,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展覽業轉型升級,努力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向展覽業強國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基礎扎實、布局合理、發展均衡的展覽業體系。嚴格規范各級政府辦展行為,減少財政出資和行政參與,逐步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力度,建立政府辦展退出機制。放寬市場準入條件,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加強專業化分工,拓展展覽業市場空間。隨后,部分省市相繼發布支持展覽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實施文件。 2015年10月,商務部牽頭建立了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將展覽業作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政府不斷簡政放權,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舉辦展會,會展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將持續上升。
2、展會行業分布逐步拓展,創新會展項目存在增長空間
我國會展行業正在完成專業化和市場化轉型, 展會的選題逐步受到行業發展潛力和會展服務需求的影響。會展服務由過去主要面向重工業、煤炭能源等傳統行業,逐步將影響滲透入各行各業。由于目前國內宏觀經濟正在進行結構調整,部分過剩產業處于去產能階段,相關行業景氣度低迷;而消費品行業、新興產業保持相對良好的增長趨勢。預計建筑材料、鋼材、煤炭等展會舉辦歷史較長、景氣程度低迷的會展市場將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而消費產品、服務業、新興產業等行業的會展項目將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3、現代信息技術在展會中的滲透程度加深,會展運營效率有效提升
移動互聯網及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與國民經濟各個行業融合發展, 也將成為推動展覽業創新發展的驅動力。近兩年,會展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 “自媒體”蓬勃發展,微博、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會展業也順應形勢開始建立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及時發布展覽資訊并與客戶開展互動交流。展會官網、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使用率大幅增長,公眾號、專業化信息平臺等方式得到普遍應用。然而,互聯網對會展業發展的沖擊遠不僅于此,“互聯網+”作為推動會展業新一輪轉型的外在動力,將對傳統會展業形成具有變革意義的沖擊和倒逼,刺激會展商業模式主動調整,變革服務邊界,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再造產業鏈條,重構產業格局。
4、會展業趨向品牌化發展,服務范圍呈現多元化
品牌是會展業發展的靈魂, 實現品牌化發展是國內會展企業競爭力得以提高的必由之路。目前,國內已經涌現一批初具規模及品牌影響力的會展企業和會展項目,但與德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會展強國的國際知名會展公司及品牌展會相比,其品牌知名度仍存在差距。因此,品牌化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會展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在服務范圍上,國際會展業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包括展會項目的多行業化、經營服務的多樣化等。隨著會展業持續蓬勃發展、會展企業經營實力進一步增強,國內主要會展企業和外資會展企業逐步通過收購優質會展運營商、新設會展項目等方式拓展行業布局;經營服務也將從單一專業會展策劃、運營延伸至場館搭建、展館運營等展覽相關領域。
IHE2019第28屆..
2019:06/26至06/28
中國進出口商..
2019第33屆廣..
2019:06/18至06/21
中國進出口商..
2019第二十二..
2019:06/03至06/05
中國進出口商..
2019年第二十..
2019:05/29至05/31
中國進出口商..
- ·2019中國(廣州)國際名 2019/2/28
- ·千尋展覽祝福大家元宵 2019/2/19
- ·中國展覽業5大發展趨勢 2019/2/18
- ·2019年中國會展行業發 2019/2/16
- ·怎樣選擇一家好的設計 2019/2/10
- ·在展會上該如何吸引自 2019/2/1
- ·千尋展覽2019年春節放 2019/1/23
- ·企業參展應該避免的兩 2019/1/21
- ·2019年江蘇南京展覽展 2019/1/10
- ·2019年重慶展覽會排期 2019/1/9
服務項目 │ 展臺效果 │ 案例展示 │ 千尋優勢 │ 資訊動態 │ 關于千尋 │ 網站地圖 │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10 - 2020 qx-z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610921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