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展覽業5大發展趨勢前景展望
2019/2/18 11:52:47 瀏覽(18)2017年,世界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復蘇態勢,全球會展業呈現出全方位、多元化、穩定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國內外貿易持續穩定增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在國外經貿形式和市場格局變化背景下,中國展覽業加快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并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不斷拓展國際經貿市場新空間。
本文以2017年中國展覽業重大活動以及獲取的第一手調研資料為基礎,對2017年中國展覽業的總體運行狀況進行簡要回顧,并對2018年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一、2017年中國展覽業發展態勢
中國展覽業作為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總的來說,中國展覽業的發展呈現如下五個特征。
(一)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政策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會展業發展,相繼出臺多項政策優化會展業發展環境,促使其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全球化。在國家政策層面,國務院引發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8號),強調完善服務貿易政策支持體系,加快服務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國務院頒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5]15號),通過改革管理體制,推動改革創新,優化市場環境和強化政策引導,推動我國從會展業大國向會展業強國邁進;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服務貿易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服務貿易及其重點領域發展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戰略布局、保障措施等。各級地方政府對展覽業的發展尤為重視,2017年相繼跟進出臺了會展業扶持、鼓勵和規范的相關辦法和意見,鼓勵模式創新,注重品牌發展,為我國展覽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國內展覽總量穩步提升,辦展規模不斷擴大
2017年,中國國內展覽業呈現數量穩步提升、規模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國內共舉辦4022個展覽會,其中,采集到面積的經貿類展覽會3663個,展覽會總面積約為12379萬平方米。各區域舉辦展覽會分布不均,華東地區展覽會數量和面積均處于領先位置,上廣北仍是我國最重要的展覽城市,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均位居前三,上海優勢尤為突出。輕工業展覽會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均位居所有行業之首。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展覽市場不斷發展的雙重利好情況下,2017年,我國展覽業正在逐步向規模經濟轉變,規模以上城市平均規模不斷增加。5萬平米以上中大型規模展覽會占比近半,其中,5萬-10萬平方米展覽會總面積約為2718萬平方米,占比為22%;10萬平方米以上展覽會面積約為3087萬平方米,占比為25%。2017年規模以上展覽城市共有36個,共舉辦經貿類展覽會3264個,展覽會總面積約為11393萬平方米,展覽會平均面積約為3.4萬平方米。
(三)出國展覽整體增長放緩,“一帶一路”國家備受關注
2017年,圍繞國家開放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我國積極同沿線國家緊密聯系、合作共贏、以展促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2017年,我國出國舉辦展(博)覽會增速雖然放緩,但整體規模依然保持增長態勢,參展數量不斷增多,展覽面積穩步增長,參展企業數逐漸提升。全國100家組展單位共赴70個國家舉辦展(博)覽會,參展1549項,較2016年同比增長3.82%;展出面積84.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7%;參展企業5.9萬家,同比增長1.72%。
同時,我國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展穩步提升。全國88個組展單位共赴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組織參展628項,占參展項目總數的40.5%,較2016年同比增長4.3%;展出總面積38.8萬平方米,占參展總面積的45.7%,同比增長28.5%;參展企業2.6萬家,占企業總數的44.1%,同比增長30.0% 。
(四)展覽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品牌展建設扎實推進
伴隨著全球展覽業專業化發展,我國展覽業專業化水平大幅提升,不論綜合性會展還是專業性會展,展覽題材、組織運營、觀眾等方面的專業化程度都在不斷提高,行業集中不斷增強,展覽會正在向專業化發展。例如,2017年我國出國舉辦的展覽會中,機械類、紡織服裝皮革制品類、交通運輸物流類等專業性展會數量占所有展會數量的77.9% 。
展覽業市場愈發注重品牌發展、模式創新,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和社會效益持續向好。2017年,中國貿促會成功舉辦了中國非洲產能合作展覽會、第二屆瀾滄江—湄公河國家經濟技術展覽會,參與主辦了2017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和第十一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等國家級品牌展會,推動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和產能合作。同時,圍繞“未來能源,綠色絲路”這一主題,2017年6月10日至9月10日,中國貿促會成功主辦阿斯塔納世博會中國館,先后組織北京、上海、山東等22個省區市3000家能源企業赴哈薩克斯坦開展交流,共簽署70項合作協議,總金額達到70億美元,促進了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在能源領域的經貿投資合作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各國互利共贏發展。
(五)場館建設保持持續增勢,整體租館率提升
2017年,國內展覽市場的持續升溫,帶動展覽館建設掀起一波熱潮,而新建場館的健康運行也推動展覽市場的蓬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2017年中國展覽館的數量與面積均保持增勢。據統計,2017年國內展覽館數量達到153個,比2016年增加10個,增幅約7%;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約935萬平方米,比2016年增加113萬平方米,增幅約13.7%。
同時,2017年全國展覽館市場租館率提升明顯。據統計,我國共有100家展覽館租館率提高,占比達到65%,有7個展覽館租館率在50%以上,比2016年增加5個,約占展覽館總數量的5%。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租館率最高,達到62.57%,比2016年增加8.16個百分點;國家會議中心位居其次,達到59.50%,比2016年增加11.44個百分點。
二、2018年中國展覽業前景展望
2018年,世界經濟環境有望繼續改善,主要經濟體增長提速,國際貿易恢復增長動力。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經濟結構將會顯著改善。展望2018年,我國展覽業的發展將呈現以下五種發展態勢。
(一)國內展覽業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18年,中國經濟將逐漸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經濟結構加快調整,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將進一步加強,這將為我國展覽業的發展注入更強的增長動力,我國展覽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穩步發展態勢。一批類似“廣交會”“廈洽會”“醫博會”等具有國際影響的知名品牌展會將不斷涌現,展覽業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水平將不斷提高。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將成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開展國際貿易的開放型合作平臺,成為中國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標志性項目。
(二)區域共同發展的展覽業格局將逐漸形成
2018年,我國展覽業將逐漸形成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為主,二、三線內陸城市共同發展的展會格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具有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優越的區域位置條件、先進的展會設施和發達的現代服務業,京津冀地區政府的引導作用相對較好,會展業和城市發展的協調度相對較高;長三角區域會展業發展市場主導性更強,城市間會展業競爭性較強;珠三角地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制度競爭力較強,這些都為我國展覽業的發展構筑了先決條件。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會展業的發展將突破沿海外貿型城市和中心型城市選址的傳統,逐漸開啟二、三線內陸城市投資發展的新局面,展覽業將加速和城市發展融合。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成為出展重要區域
2018年,我國出國展覽將進入高速增長期,會展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我國將成為全球展覽業的中堅力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將繼續成為我國出國辦展的重要地區。習 近 平 總 書 記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緊緊圍繞國家開放型經濟發展和外經貿工作大局,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會展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可以促進中國優勢產能和產品的輸出,同時也促進中國企業開展更多國際合作,與更多國外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2018年,我國將繼續發揮“一帶一路”的輻射作用,通過舉辦各類博覽會、研討會、論壇、峰會等,吸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商人、官員、普通群眾,增進相互間的交流、理解,為共同發展達成共識,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貿易與投資活動,整合優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科學布局上下游產業鏈分工體系。
(四)“雙線會展”模式將為展覽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8年“雙線會展”模式的應用將為展覽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機遇。近年來,我國在互聯網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具備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的堅實基礎,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將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此背景下,我國展覽業將迎來“雙線會展”創新發展的新機遇,有望實現媒體、展覽和廣告等三個行業跨界融合,把線下的大型活動以及大型場景“再造”并在互聯網上舉辦、展示和宣傳,將傳統的“展覽”和“會議”兩個行業進行平臺化融合,在互聯網上培育打造全新的數字展會產業經濟形態。
(五)展覽業發展將加快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
展覽業的價值主要通過展示的技術化、專業化和商品化來實現,其價值鏈的融合也要以展示為基礎,因此圍繞營銷、體驗和創意等途徑,展覽業可與其他產業實現產業融合。2018年,會展業有望與以下產業實現融合,延長國內產業鏈。
一是充分利用會展業的營銷功能,加速與一般產業融合發展。例如,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可通過舉辦專業產品展覽,實現產業融合;政府可通過舉辦地方性產業展,推動產業集聚,提升城市及產業知名度。
二是積極推動展示技術發展,實現與通信、傳媒、出版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例如,借助技術融合路徑,實現線上線下會展協調發展;借助數字技術(如VR技術、3D技術等),增強客戶體驗感,提高展示技術。
三是發揮會展的體驗路徑優勢,增強與旅游、休閑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會展業與這些產業的融合,形成會展旅游、會展休閑等,不僅能夠拉動這些產業的發展,還可以豐富人們旅游、休閑體驗。
四是挖掘會展業的創意路徑,加快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發展。創意本身需要通過展示獲得認可,需要通過活動交流形成創意碰撞,創意需要一定的聚集空間、特殊的氛圍和有組織的活動,推動創意文化與會展融合發展,加快創意園、創意展、創意會等會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是未來會展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IHE2019第28屆..
2019:06/26至06/28
中國進出口商..
2019第33屆廣..
2019:06/18至06/21
中國進出口商..
2019第二十二..
2019:06/03至06/05
中國進出口商..
2019年第二十..
2019:05/29至05/31
中國進出口商..
- ·2019中國(廣州)國際名 2019/2/28
- ·千尋展覽祝福大家元宵 2019/2/19
- ·中國展覽業5大發展趨勢 2019/2/18
- ·2019年中國會展行業發 2019/2/16
- ·怎樣選擇一家好的設計 2019/2/10
- ·在展會上該如何吸引自 2019/2/1
- ·千尋展覽2019年春節放 2019/1/23
- ·企業參展應該避免的兩 2019/1/21
- ·2019年江蘇南京展覽展 2019/1/10
- ·2019年重慶展覽會排期 2019/1/9
服務項目 │ 展臺效果 │ 案例展示 │ 千尋優勢 │ 資訊動態 │ 關于千尋 │ 網站地圖 │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10 - 2020 qx-z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6109213號-1